首页 > 校果研究院 > 校园市场的反思

校园市场的反思

校果科技 2018-09-18 18:19:44
来源:原创

炙手可热的大学市场吸引了太多企业的驻足,谁都想来分一杯羹。但大部分商人只想投机,没有个人情怀,校园市场热闹的时候跟着掺和,遇冷之后又在想是否该跑路,对学生毫无责任心。这也造成了许多企业的困惑:到底应不应该进入校园市场?校园市场真的有那么大需求吗?

校园市场当然不是伪需求,据《2016中国校园市场发展报告》显示,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6850亿元。而支付宝的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大学生在支付宝上的人均支付金额(含转账、网购消费、发红包、理财等数据)约为40839元,较2015年增长97%。一个6850亿已摆在面前、并且还在快速增长的市场,如今却因为一些商家的投机倒把而被质疑,实在是令人无奈。

但不可避免的是,经过一波校园市场经济泡沫之后,校园市场有诸多值得反思之处。

1.校园市场的补贴真的值得吗?

从美团外卖、饿了么、滴滴、Uber这些软件可以看出,国内互联网市场近几年,正在由付费模式——免费模式——补贴模式转变,因此校园市场的产品也出现了不少补贴模式。然而由于校园市场具有周期性,以及学生对价格十分敏感,用户忠诚度实则难以培养。因为学生总会优先选择价格最低,给予补贴最多的产品,只有始终占据最高补贴的地位,才能持续拥有用户。另外,以补贴的周期来算,作为一个大一进校的学生,补贴培养两年,养成习惯之后,面临的却是用户实习毕业离开学校,并没有机会继续使用产品,这样等于之前的补贴大多都浪费了。

2.校园社交产品是否起作用?

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,作为“互联网原住民”的95后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重度依赖。同时,他们又希望彰显个性,诉求情感,并且易接受新事物。这些特质都似乎让校园社交产品有无限的想象空间。但目前市场上的校园社交产品,真实活跃度都低的可怜,并且当年校内网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,在微博、微信占据大部分社交份额的当下,校园社交产品到底是否起到了企业期望的作用,又是否能满足学生何种真实需求,值得思考。

3.具有局限性的校园产品有意义吗?

在校园市场之中,大多数企业都会把目标用户定为全国大学生人群,但这样定位下产生的产品其实并不一定准确。比如兼职类的产品,真实的数据表明,目前国内兼职市场中,大部分人群并不是在校大学生;同样的分期市场,在蚂蚁金服花呗,京东白条等面前,单独的校园分期产品又有何特殊价值?一个局限在校学生的产品,无疑代表着每年9月新生入学季都需要推广以获得新增用户,而每年6月又面临用户的巨大流失。因此具有局限的校园产品,是否有长远意义,同样值得反思。

既然抛出了问题,校果可不会当甩手掌柜。在此,小编为您提供了两条建议:

一、“扎根”线下营销

针对校园这个半封闭的市场,如果仅仅通过线上,我们可能连所有目标人群都无法覆盖到。而此前谈到的所有校园业务,无论分期、兼职、社交,更不用说O2O,没有校园的落地支撑能力都是纸老虎,装腔作势而已。像校果这样的一支有凝聚力,执行力强的校园团队,是一切校园类业务的基础。

二、意识到B端的重要性

许多校园市场的创业公司,都是在校学生在操盘。要说谁最了解大学生?那当然是大学生自己了。因此大学生团队可以说在了解用户需求方面占了天时地利人和。但任何事物有利既有弊,在观察了众多90后甚至95后的创业项目后发现,很多产品都获取了足够多的C端用户,但缺乏较好的商业模式,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类团队,B端资源非常的匮乏。而作为一家企业而言,盈利是根本。企业应该回归商业模式本质,足够的重视真正付费者的需求。针对许多不向学生端实现盈利的产品,真正的付费者是谁,在何处,应该在早期就足够重视。

小编认为,虽然校园市场值得反思,但绝对不是伪需求!

更多、报告、干货和案例,可以关注“校果研究院”公众号了解~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校果营销专家为您规划,校园营销战略
微信咨询
手机扫码加我微信
电话咨询
电话咨询
电话咨询 9:00-19:00

预约回电

专家顾问将在10分钟内向您致电

回到顶部
回到顶部